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

萧伯纳有所不知

萧伯纳一辈子喜欢讽刺别人,可是自己也有现眼的时候。他在Pygmalion中塑造了一位传奇的语音学家Higgins。别的语音学家最多只能分辨出24个元音,而他却能够从英语中分辨出130个元音来。凭着这个本事,他训练一位漂亮,但是地位低下的卖花女成为上流社会的明星。这部作品顺应了当年英语希望扩张的心理,因此轰动一时。1964年奥黛丽·赫本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买花姑娘这个角色,一举赢得8项奥斯卡奖以及多项金球奖。


萧伯纳对语言学很感兴趣,他非常希望将英语推向世界。他在遗嘱中设立了一个奖金,奖给能够将英语字母和发音一一对应的发明家。(从国际音标的观点看,英语大约需要40个字母而不是现在的26个字母)《卖花姑娘》虽然有些夸张,但是,我们还是从中得到启发,如果这130个元音不是用来包装明星,而是使全人类享受到更多的信息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?130个元音与21个辅音结合,能产生2730种不同的声音,那将大幅增加英语的记忆能力和提高思维速度。可惜,萧伯纳不知道声调的作用,因为在拼音文字的语音学中,研究的都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来区分语音信号。因此,在他的眼中,不同声调的同一元音,就是不同的元音;á和ǎ是两个不同的元音。换句话说, 普通话的使用者,各个都能发出并识别140个元音 (普通话有35个韵母乘以4140) ,正好比那位杰出的语音学家Higgins多了10个。人类的发音和听觉系统所能区分的元音是有限度,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采用声调来区分;就好象古代菲尼基人,发明辅音后,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用元音来区别。因为采用新方法比一味在固有的方式中追求数量要容易、经济和实用得多。我相信,如果萧伯纳明白这个道理,他虚拟的语音学家一定能分辨150种而非130种元音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